14.jpg 16.jpg 18.jpg  

 

2014我們相約成大成杏廳---郭雅嫻老師及學生音樂發表會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臺南市東區鋼琴老師(教琴生涯已16年),想學古典爵士鋼琴可來找我,住址在臺南市東區裕信路326之3號(附這地標臨近於復興國小、裕文國小、臺南市圖書館裕文分館  對面)星光綠邑社區,電話06-3314543

 9bc6ae800b172f4d7999709d66352429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聰明「練」,開心「玩」-要他練琴,也要教他如何練習

謝苑玫/國立台南大學音樂系教授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不論聆賞、演奏或創作,音樂的活動都需要在時間中進行,尤其是演奏或演唱的學習或表演,更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來準備。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可見練習對於音樂唱奏的重要性。音樂家必須透過練習來使技巧精熟,不論學習新曲目、發展音樂的詮釋、記憶樂譜,或是準備音樂會,練習都是無法避免的重要課題。⋯⋯

練習和音樂演奏密不可分,音樂家巴得列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y)曾說:「假如我一天不練習,自己知道;如果兩天不練習,樂評人會知道;若我有三天不練習,那就連觀眾都知道了。」
Nancy H. Barry 與 Susan Hallam 兩人從實徵性研究著手,以「練習」為主題,進行音樂心理學與行為科學方面的文獻回顧,發現以下七點可以讓練習更有效率:
1. 在練習中加入後設認知,即對自我的思考流程進行反思
2. 身體的操作結合心理的演練
3. 有組織、有目標地進行練習
4. 研讀與分析樂譜
5. 計畫簡短而規律的練習時間
6. 具備內在動機的激發
7. 聆聽適當的示範
美國學者Steve Oare 認為聽覺印象(aural image)和監督(supervision)是影響練習的兩大因素,而自我調整的練習包含目標、動機、策略、評量四個相關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音樂教學者若能對於練習有多一些認識,並善用各種策略,會能更優游於音樂的世界中。

摘錄"要他練琴 也要教他如何練習 “Smar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更多
相片:聰明「練」,開心「玩」-要他練琴,也要教他如何練習

謝苑玫/國立台南大學音樂系教授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不論聆賞、演奏或創作,音樂的活動都需要在時間中進行,尤其是演奏或演唱的學習或表演,更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來準備。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可見練習對於音樂唱奏的重要性。音樂家必須透過練習來使技巧精熟,不論學習新曲目、發展音樂的詮釋、記憶樂譜,或是準備音樂會,練習都是無法避免的重要課題。

練習和音樂演奏密不可分,音樂家巴得列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y)曾說:「假如我一天不練習,自己知道;如果兩天不練習,樂評人會知道;若我有三天不練習,那就連觀眾都知道了。」
Nancy H. Barry 與 Susan Hallam 兩人從實徵性研究著手,以「練習」為主題,進行音樂心理學與行為科學方面的文獻回顧,發現以下七點可以讓練習更有效率:
1. 在練習中加入後設認知,即對自我的思考流程進行反思
2. 身體的操作結合心理的演練
3. 有組織、有目標地進行練習
4. 研讀與分析樂譜
5. 計畫簡短而規律的練習時間
6. 具備內在動機的激發
7. 聆聽適當的示範
美國學者Steve Oare 認為聽覺印象(aural image)和監督(supervision)是影響練習的兩大因素,而自我調整的練習包含目標、動機、策略、評量四個相關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音樂教學者若能對於練習有多一些認識,並善用各種策略,會能更優游於音樂的世界中。

摘錄"要他練琴 也要教他如何練習 “Smar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大不可不知練習樂器的要訣

隨著開學季來臨,美國國家公共廣播公司整理給習樂的學生們10大練習要訣,幫助學生求得最好的練習效果,這些密訣不只適用於科班學生,對所有習樂的愛樂者們同樣很有參考價值:

1.找個安靜的地方:
練習時當然要找個沒有多餘聲音的地方,但此處的安靜不光是指沒有聲音,而是要進入一個特別的練習場域,不論是個房間或者只是屋內一角,這有助於作好進入心智高度專注活動前的心理準備,養成進入同一個場域練習的習慣會對快速集中注意力更有幫助。⋯⋯

2.一切所需準備就緒:
把需要的東西放在手邊,例如鉛筆、削筆器、乾淨的橡皮擦。這些容易忘記的小東西如果不在手邊,一旦要找可會浪費大把的練習時間。

3.科技能幫上大忙:
只要不沉迷其中,像節拍器、調音器、計時器的app都很方便又實用。

4.預設目標:
單純玩樂器跟練習是不一樣的,在開始練習前應先思考「今天我要做到什麼程度?」不確定的話可以與老師討論,並紀錄下來,便能朝著目標邁進。

5.建立練習模式:
許多音樂家開練前都由某些特定曲目或呼吸練習起步,先練音階也是常見的暖身方式,能幫助人放鬆肌肉並專心思考接下來真正要面對的困難,最後可以即興演奏或重奏你熟悉的樂段作為結束,讓身心舒緩下來。

6.聰明練習不必很長:
如果有明確的目標,把困難分階段解決會比一次想要解決所有問題容易些。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專注力是有限的,如果遇到一個很難的段落,可以試著設定一段時間,例如10分鐘,在這10分鐘裡只應付一個問題、盡其所能的以各種方法練習,試著克服它,如果10分鐘過去還是無法攻克,那就記著明天再回來練它。這樣能最大程度的運用有限的時間與腦力,下次再練時能成功的機會將大得多。

7.不要每次都從頭開始:
雖然能從頭優美的演奏一首曲子讓人感覺超棒,但既然專注力有限,實在不必每次都從第一小節起跑,免得耗費太多心神。

8.做些身體方面的改變:
當要挑戰特別困難的段落時,科學家建議可以搭配某些有難度的肢體動作,例如單腳站或邊走邊演奏,這會讓大腦塑造出新的神經迴路,當還原成一般狀態演奏時,原本的困難會變得容易一些。

9.不用樂器也能練:
許多音樂家像運動員一樣採用視覺化,他們以不拿樂器的方式演奏,試著帶上樂譜,在片段閒暇時間-例如等車的時候,拿出來靜靜的讀。

10.重溫困難的樂曲:
積極重練困難的曲子,找到喜歡的方式,會幫助大腦建立習慣迴路,能自動養成有助增進技巧的演奏習慣。
更多
十大不可不知練習樂器的要訣 | MUZIK ONLINE
www.muzik-online.com
隨著開學季來臨,美國國家公共廣播公司整理給習樂的學生們10大練習要訣,幫助學生求得最好的練習效果,這些密訣不只適用於科班學生,對所有習樂的愛樂者們同樣很有參考價值: 1.找個安靜的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呂岱衛 l 文)【你到底是在演奏,還是在練琴?】 

常有很多學生問我,到底要如何練琴才算有效率?通常我的回答會因人而異,但在這些答案中,有個唯一不變的答案就是:練琴時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尾!
⋯⋯
通常學生總會睜大眼睛,狐疑的望著我。這時我通常都會用我最喜愛的兩位鋼琴家作例子,告訴他們兩個小故事。

第一位鋼琴家是俄國鋼琴大師徹卡斯基。許多朋友也許對這位鋼琴家陌生,但如果我說他是廿世紀唯一一位可以在西方自由世界與霍洛維茲分庭抗禮的俄國鋼琴家,或許你對他的敬重會高出許多。事實上我認為他的拉赫曼尼諾夫詮釋甚至比霍洛維茲更為到位、精采。一言以蔽之,霍洛維茲彈出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難;但徹卡斯基卻彈出了拉赫曼尼諾夫的精。此外,許多俄國音樂家的曲目到了徹卡斯基的手裡也總能激盪出許多與眾不同的驚喜與新鮮,例如他所演奏的《伊斯拉美》就被許多樂評家視為是史上最傑出的詮釋版本,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首曲子的錄音竟不是在錄音室完成,而是音樂會的現場實況。

徹卡斯基從小就是個天才,而十一歲那年移民美國後開的第一場音樂會讓拉赫曼尼諾夫驚為天人。對於挑選學生極為嚴厲的拉赫來說,徹卡斯基具有天份又肯努力,自然是理想學生的不二人選,而徹卡斯基對於能拜入拉赫曼尼諾夫門下也大感興奮。然而拉赫卻要徹卡斯基在與他學琴的兩年期間必須放棄所有公開演出的機會,並且徹底改正一些演奏的姿勢與不良習慣。這樣的要求可把徹卡斯基給嚇壞了,當場就拒絕了拉赫曼尼諾夫的提議並另請高明。

而這位另請的名師正是當時寇蒂斯音樂院的院長霍夫曼。霍夫曼與徹卡斯基一樣自小便是天才兒童,因此他非常清楚徹卡斯基早熟且叛逆的心理。當徹卡斯基來找他時,他告訴徹卡斯基:「你想要怎麼演奏都行,學習與演奏也可以同時進行。用你原本過生活的方式來我這學琴即可!」這樣的教條讓徹卡斯基心花怒放,當下就成了霍夫曼最得意的弟子。

當然,我並不是要告訴學生「你想怎麼演奏都行」。前面這個故事只是告訴你徹卡斯基的厲害與不羈,但卻沒提到他怎麼練琴。然而在討論他怎麼練琴之前,還是得先賣個關子,再說個徹卡斯基的怪癖吧。

徹卡斯基從來不收學生!即便是二戰時許多音樂家因戰爭的關係急遽減少了音樂會演出與收入,而不得不開始從事教學工作以維持生活。徹卡斯基說不教就是不教!好吧,那或許等他年紀大了無法勝任演奏後,就會開始教學了吧。很抱歉,1991年,徹老已經82歲了,仍在卡內基音樂廳開音樂會,場外儘是大排長龍買不到票的樂迷。他,根本不需要教學生!

那不需要教學生到底又跟練琴有何關係呢?當然有,徹卡斯基不教學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時間教學。他的時間全都花在練琴上了!徹卡斯基的演奏曲目極其廣泛,除了當今世上鋼琴家所該具備的基本演出曲目外,他還演奏了許多當代作曲家的新作品。而據他所說,他練琴最大的樂趣就是永遠都在練習沒彈過的新曲目。

問題是,這些曲子到底是怎麼練的呢?說穿了,也沒什麼大不了,但能做到的人卻是極少。徹卡斯基總是將樂曲中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和弦、每一組節奏解構再解構,用常人難以想像的緩慢速度來琢磨每一個音,好像每根手指頭裡都藏有一個大腦似的,讓手指去熟悉、適應在鍵盤上的每一個位置。前一個音還沒理解透徹之前絕不碰下一個音,就這樣,憑著一音一音的連結,徹卡斯基極其耐心的建構了屬於他的音樂殿堂,無堅不摧。

可以想像這樣的練習需要花多久的時間?一分鐘的樂句,他可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你可能會覺得疑惑:他不是天才嗎?怎麼會用這麼笨的方法練琴?但就是因為他是天才,所以他才知道唯有這樣練琴,才是最可靠、最踏實的方法。這樣一整天練下來,你說他哪來的時間教學?

天才尚且如此,你我凡夫俗子又怎能投機?

再看看第二位鋼琴家的故事吧。這是大家都熟知的鋼琴怪傑顧爾德,我想有關他的種種事蹟與奇談,坊間已有許多介紹,我就不再多說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練琴的吧!

有次,顧爾德決定錄製布拉姆斯的四首敘事曲。但在錄音計畫排定前,他竟然從未練過這些曲子,甚至連聽別人演奏都沒聽過。而從排定計畫到真正進錄音室錄音的這幾個星期時間,他平均每天只在鋼琴上練習一個小時。難道因為他是天才,所以他所需要花的時間比一般人少?當然不是!事實上,沒練琴的時候,顧爾德不斷地研讀樂譜、不斷地思索作家家在樂譜上留下的音樂密碼。他仔細分析速度、樂句與結構,推敲和聲進行與節奏韻律。甚至到了錄音前兩天還刻意完全不彈鋼琴,進錄音室前也不做暖手熱身的練習。直到錄音師準備就緒,他才敲下第一個音符,而這正是在他心目中想像了好幾個星期的聲音,純粹無雜質。

一般人總以為鋼琴技巧中最難的是快速運指,但在快起來之前,必先經過「慢」的步驟,讓每個音紮紮實實的彈進耳朵、烙印在心裡,如此才有可能在實際演奏時收放自如。此外,我們也常認為如果手指長時間不觸碰琴鍵,那麼對於鋼琴一定會生疏。然而顧爾德卻認為,就算不彈琴,但如果大腦中一直持續的思考樂曲、分析想像音樂行進的脈絡,如此仍能達到練習的目的。相反的,若只是無意識反覆不斷的彈琴,非但無助於練習,反而會讓音樂失去新鮮感,手指運動也會因此麻痺而無意義。

以上這些例子只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練琴與演奏是不一樣的!雖然在台上演奏的功力需靠練琴才能精進表現,但這並不代表練習時得像演奏一樣「從頭彈到尾」。事實上,優秀的音樂家就跟運動員一樣,總能在一萬種練琴方式中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論是人們眼中的笨方法也好、土方法也好,只要靠著這些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來練習,總能精進演奏能力。

最後,我仍會請學生們檢視自己:每次的練習後,是否都達到的既定的目標了?還是渾渾噩噩食不知味?是否能清楚的掌握自身的練習狀況與進度?還是模稜兩可虛應故事?

切記:不論用哪種方法練琴,惟有對自己負責、問心無愧,才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文末附上的是徹卡斯基在81歲那年所演奏的《藍色多瑙河》,想想他練琴的方式吧!


音樂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aU6Zihf7S4
更多
相片:【你到底是在演奏,還是在練琴?】

呂岱衛 l 文

常有很多學生問我,到底要如何練琴才算有效率?通常我的回答會因人而異,但在這些答案中,有個唯一不變的答案就是:練琴時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尾!

通常學生總會睜大眼睛,狐疑的望著我。這時我通常都會用我最喜愛的兩位鋼琴家作例子,告訴他們兩個小故事。

第一位鋼琴家是俄國鋼琴大師徹卡斯基。許多朋友也許對這位鋼琴家陌生,但如果我說他是廿世紀唯一一位可以在西方自由世界與霍洛維茲分庭抗禮的俄國鋼琴家,或許你對他的敬重會高出許多。事實上我認為他的拉赫曼尼諾夫詮釋甚至比霍洛維茲更為到位、精采。一言以蔽之,霍洛維茲彈出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難;但徹卡斯基卻彈出了拉赫曼尼諾夫的精。此外,許多俄國音樂家的曲目到了徹卡斯基的手裡也總能激盪出許多與眾不同的驚喜與新鮮,例如他所演奏的《伊斯拉美》就被許多樂評家視為是史上最傑出的詮釋版本,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首曲子的錄音竟不是在錄音室完成,而是音樂會的現場實況。

徹卡斯基從小就是個天才,而十一歲那年移民美國後開的第一場音樂會讓拉赫曼尼諾夫驚為天人。對於挑選學生極為嚴厲的拉赫來說,徹卡斯基具有天份又肯努力,自然是理想學生的不二人選,而徹卡斯基對於能拜入拉赫曼尼諾夫門下也大感興奮。然而拉赫卻要徹卡斯基在與他學琴的兩年期間必須放棄所有公開演出的機會,並且徹底改正一些演奏的姿勢與不良習慣。這樣的要求可把徹卡斯基給嚇壞了,當場就拒絕了拉赫曼尼諾夫的提議並另請高明。

而這位另請的名師正是當時寇蒂斯音樂院的院長霍夫曼。霍夫曼與徹卡斯基一樣自小便是天才兒童,因此他非常清楚徹卡斯基早熟且叛逆的心理。當徹卡斯基來找他時,他告訴徹卡斯基:「你想要怎麼演奏都行,學習與演奏也可以同時進行。用你原本過生活的方式來我這學琴即可!」這樣的教條讓徹卡斯基心花怒放,當下就成了霍夫曼最得意的弟子。

當然,我並不是要告訴學生「你想怎麼演奏都行」。前面這個故事只是告訴你徹卡斯基的厲害與不羈,但卻沒提到他怎麼練琴。然而在討論他怎麼練琴之前,還是得先賣個關子,再說個徹卡斯基的怪癖吧。

徹卡斯基從來不收學生!即便是二戰時許多音樂家因戰爭的關係急遽減少了音樂會演出與收入,而不得不開始從事教學工作以維持生活。徹卡斯基說不教就是不教!好吧,那或許等他年紀大了無法勝任演奏後,就會開始教學了吧。很抱歉,1991年,徹老已經82歲了,仍在卡內基音樂廳開音樂會,場外儘是大排長龍買不到票的樂迷。他,根本不需要教學生!

那不需要教學生到底又跟練琴有何關係呢?當然有,徹卡斯基不教學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時間教學。他的時間全都花在練琴上了!徹卡斯基的演奏曲目極其廣泛,除了當今世上鋼琴家所該具備的基本演出曲目外,他還演奏了許多當代作曲家的新作品。而據他所說,他練琴最大的樂趣就是永遠都在練習沒彈過的新曲目。

問題是,這些曲子到底是怎麼練的呢?說穿了,也沒什麼大不了,但能做到的人卻是極少。徹卡斯基總是將樂曲中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和弦、每一組節奏解構再解構,用常人難以想像的緩慢速度來琢磨每一個音,好像每根手指頭裡都藏有一個大腦似的,讓手指去熟悉、適應在鍵盤上的每一個位置。前一個音還沒理解透徹之前絕不碰下一個音,就這樣,憑著一音一音的連結,徹卡斯基極其耐心的建構了屬於他的音樂殿堂,無堅不摧。

可以想像這樣的練習需要花多久的時間?一分鐘的樂句,他可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你可能會覺得疑惑:他不是天才嗎?怎麼會用這麼笨的方法練琴?但就是因為他是天才,所以他才知道唯有這樣練琴,才是最可靠、最踏實的方法。這樣一整天練下來,你說他哪來的時間教學?

天才尚且如此,你我凡夫俗子又怎能投機?

再看看第二位鋼琴家的故事吧。這是大家都熟知的鋼琴怪傑顧爾德,我想有關他的種種事蹟與奇談,坊間已有許多介紹,我就不再多說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練琴的吧!

有次,顧爾德決定錄製布拉姆斯的四首敘事曲。但在錄音計畫排定前,他竟然從未練過這些曲子,甚至連聽別人演奏都沒聽過。而從排定計畫到真正進錄音室錄音的這幾個星期時間,他平均每天只在鋼琴上練習一個小時。難道因為他是天才,所以他所需要花的時間比一般人少?當然不是!事實上,沒練琴的時候,顧爾德不斷地研讀樂譜、不斷地思索作家家在樂譜上留下的音樂密碼。他仔細分析速度、樂句與結構,推敲和聲進行與節奏韻律。甚至到了錄音前兩天還刻意完全不彈鋼琴,進錄音室前也不做暖手熱身的練習。直到錄音師準備就緒,他才敲下第一個音符,而這正是在他心目中想像了好幾個星期的聲音,純粹無雜質。

一般人總以為鋼琴技巧中最難的是快速運指,但在快起來之前,必先經過「慢」的步驟,讓每個音紮紮實實的彈進耳朵、烙印在心裡,如此才有可能在實際演奏時收放自如。此外,我們也常認為如果手指長時間不觸碰琴鍵,那麼對於鋼琴一定會生疏。然而顧爾德卻認為,就算不彈琴,但如果大腦中一直持續的思考樂曲、分析想像音樂行進的脈絡,如此仍能達到練習的目的。相反的,若只是無意識反覆不斷的彈琴,非但無助於練習,反而會讓音樂失去新鮮感,手指運動也會因此麻痺而無意義。

以上這些例子只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練琴與演奏是不一樣的!雖然在台上演奏的功力需靠練琴才能精進表現,但這並不代表練習時得像演奏一樣「從頭彈到尾」。事實上,優秀的音樂家就跟運動員一樣,總能在一萬種練琴方式中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論是人們眼中的笨方法也好、土方法也好,只要靠著這些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來練習,總能精進演奏能力。

最後,我仍會請學生們檢視自己:每次的練習後,是否都達到的既定的目標了?還是渾渾噩噩食不知味?是否能清楚的掌握自身的練習狀況與進度?還是模稜兩可虛應故事?

切記:不論用哪種方法練琴,惟有對自己負責、問心無愧,才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文末附上的是徹卡斯基在81歲那年所演奏的《藍色多瑙河》,想想他練琴的方式吧!


音樂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aU6Zihf7S4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蒨/鋼琴家、海洋大學兼任講師

背譜是每個鋼琴演奏者,尤其是初學者所必具的能力,也是習琴者倍感壓力之處。和管樂或絃樂的樂譜比較起來,鋼琴譜的大譜表與多聲部的配置是複雜了許多,「背譜」不易,「忘譜」倒是很容易,因此「忘譜」乃成為絕大多數鋼琴演奏者在上台前最緊張的一件事。

 

不要讓「忘譜」破壞了演出,「記譜背譜」就成了鋼琴彈奏者非常重要的日常功課。「記譜背譜」的方法很多,但強化記憶,其實最基本的功夫還是得來自平時正確練習的累積。而且不管是採用哪一種方式練習,最重要的還是「專注」。以下是幾個「背譜」的技巧:

 

一.樂曲穿腦法:

 

樂譜「硬背法」當然也是一種方法,但這是事倍功半的方法。而最有效率的方法,應該是讓樂曲直接穿透腦中,變成腦中深層記憶的一部份。如此一來,要忘記就很難了。

 

要如何增進人腦的記憶力?專家指出一個最簡單不過的方法,那就是「弄懂了最重要」。 只要資訊進入腦中是接收資訊者,完全理解的,就很容易記得。所以把一首要彈的曲子,從其音符,到各種表情記號,其所要表達的精神、情感與技巧,甚至作曲家創作這首曲子的時代背景,或是有無其個人獨特之作曲意涵,皆有所瞭解。也就是對這首曲子「完全弄懂了」。而後一再地聆聽,讓整個樂曲一而再,再而三地輸入腦中,加深對該首曲目的「心領神會」,這首樂譜很自然就能記在腦中,不容易忘記。

 

二.哼唱彈奏交錯進行法

 

「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的傳統加強記憶方法,早已傳誦千古,証明了千古不移的實用性。前述的「樂曲穿腦法」,所運用的就是「心到、眼到、耳到」的功夫。此處提出的「哼唱彈奏交錯進行法」,所需要的則是「口到、手到」的功夫。

 

此項方法和一般加強記憶的「口誦記憶法」的道理與方法是一致的,也就是要藉由唸出聲音,以強化記憶。在「背譜」方面則是以「樂句」為單位,每「哼唱」一句,即「彈奏」一句。這在各種事務的記憶學習中已有了很好的實驗結果,在音樂的背譜記憶上,也已証明是非常有實效的。

 

以此一方法背譜,除了能強化背譜的記憶效果外,對於鋼琴彈奏者在樂句的處理上,也會顯出更清晰的效果。

 

三.樂譜默寫法

 

「樂譜默寫法」是傳統的背譜練習法之一,這也是「手到」功夫的發揮。其方法是以「默記手寫」的方式記樂譜,憑著記憶將每一樂句各別,乃至整首曲子用「手」寫下,其中包括所有力度變化記號、樂句線、小節與拍子、節奏與休止符、術語以及各種表情記號。如此非僅能強化樂譜的記憶力,也促使彈奏者對該樂曲的詮釋有更佳的掌控力。當然,這是較耗費時間的方法。不過鑑於這項方法在記譜方面的高實效性,因此是很值得大家多多運用的方法。

 

四.靜音練習法

 

這是「心到」記憶方法的落實。鋼琴彈奏者可以坐在鋼琴前,在琴鍵上以「靜音」的狀態進行虛擬彈奏。其方法為,手指在琴鍵上彈奏,但不使樂器發出聲響,其目的在促使腦子記得手指在鍵盤上的正確位置,以及手指在鍵盤上完整地進行整個曲子的過程。在靜音默練的進程中,彈奏者同時也須在心裡配合著哼唱該首樂曲,一直到該首樂曲之旋律終止時止。

 

這項練習法不僅僅於端坐在鋼琴之前練習,即使是在沒有鋼琴的時候,也可以進行「虛擬實練」。如果採用此一方法,則不論鋼琴彈奏者身居何處,在什麼時間,都可以一面哼唱,一面揮動自已的手臂、手指,在腦中的琴鍵上「虛擬」實彈。坐在車上而無所事事的途中,以這項方法記譜最是實用。由此可見,這不但是練習起來不會耗費太多時間,且進而更能充分利用時間的記譜法,值得習琴者多多利用。

 

五.獨立聲部記憶法

 

這是「耳到」的記憶法之一。因為透過聲音對於腦部記憶體的刺激,可以強化記憶。這也是相當古老的記憶訓練法之一。

 

實施這樣的記譜法,須將樂曲的每一聲部單獨彈奏,或者大聲哼唱出來,藉此對腦部進行較深度的剌激,以強化樂符的記憶力。這個方法對於像巴哈所作的複雜多聲部賦格樂曲,尤其適用。用這種方法練習,於藉由聲音對腦波進行深度刺激而達到強化記憶的「強記憶」而論,固然有其相當程度的功效,但「強記」而「沒有消化」,往往也很快地就會被忘掉。所幸此一練習法被運用在練琴的背譜記憶中,並非僅只於用「聲音刺激」而已,另外還有「邏輯思辨」的功能,亦即藉此一方法可在逐一作聲部記憶雕琢中,將原本複雜交錯的賦格曲,加以邏輯思辨的排列,而使得這些樂章變得井然有序。在井然有序中彈奏「背譜」,自然大有助於樂譜的深層記憶。

 

六. 單手背譜法

 

這是訓練左右手獨立背譜的方式。鋼琴的演奏是雙手併用也是雙手相互依賴的。許多人經過長時間的雙手熟背樂曲之後,一旦其被要求單手來彈奏時,竟然反無法因應,而彈不好。其所以致此的原因,乃是記憶有某程度的深入不足。因為在雙手同時彈奏的時候,有相互提醒的作用,而且以「雙手背譜」日久之後,因「習慣成自然」之故,用單手單奏反而顯得「生疏」。因此想要強化對樂曲的記憶,訓練單手記憶彈奏其實是很有其必要性的。

 

至於單手背譜法的實施方式,乃由右手先單獨彈奏,左手的音符則是在心裡默唱或大聲唱出,而後接著由左手作音符彈奏,右手的音符則是以默唱或大聲唱出為之。

 

七. 跳躍式背譜法

 

鋼琴彈奏,特別是正式場合的演奏,每一首樂曲都應是自始至終一氣呵成的,練習自然也就得每首樂曲都是從頭開始的,豈有跳躍彈奏之理。但是「臨場忘譜」,也是常有的事。就像在公開的場合演講,「臨場忘詞」,也是常見場景是同樣的道理。為作「臨場忘譜」的防禦措施,跳躍式背譜是必須練習的功夫之一,以備不時之須。

 

這種方法的運用倒是很簡單,彈奏者可以隨便任選一個段落開始彈奏,彈奏至整首曲子結束,但須多彈幾次至純熟為止。不過整首曲子的「跳彈」之起始處不可只選擇一處,而應選擇多處,以求其有較多的變化。因為「忘譜」之處是不一定的,如果只固定在某一段落,萬一忘譜之處不是在平日自己常練「跳彈」之處,就不易接譜了。因此唯有作越多「不同段落」的「跳彈」練習之準備,才能保證不論在何處忘譜,都能隨處圓潤地銜接上。

 

強化記憶的方法是「重複、重複、再重複」。 強化樂譜背譜能力的方也是「重複、重複、再重複」。所謂「熟能生巧」,一再地「重複、重複、再重複」,不但不容易忘譜,而且在演奏時能更具有信心,將會有更好的演出成果。

台灣鋼琴協會 摘自「鋼琴演奏的理論與實際」李明蒨 著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明蒨/鋼琴家、海洋大學兼任講師

「校園歌喉戰」、「超級星光大道」等電視歌唱競賽節目,帶動新一波歌唱潮流。偶然看了一段節目,一名女選手唱畢,全身神經緊繃到最高點,面對專業講評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評審專業而犀利,一語點破她「五音不全」。
評審肯定她選曲有方,讓她那「虛無飄渺」的音調變成帶有特色的神經質情感表現,反而有加分效果。「五音不全」困擾許多人,眼巴巴看著大家搶麥克風,心裡躍躍欲試,但羞於開口高歌一曲,對他們來說,感覺永遠只搆得著正確音高的邊緣,徘徊⋯⋯在理想音準左右,耳朵好像收訊不良,無法接收正確訊息,難道是耳朵聽力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發出的聲音確實來自耳朵聽到的。

日本藤原醫院院長藤原佳曾表示,人類無法發出耳朵無法捕捉的聲音,「五音不全」的人即使聽到歌曲,因為缺乏分辨音程的能力,所以無法正確唱出,這一點可以從訓練音樂家的過程來看。聽力訓練在各種音樂課程中向來不可或缺,每一位偉大音樂家都擁有一副精準的耳朵,任何帶有瑕疵的聲音都逃不過。要糾正五音不全,不是花更多時間練唱,而是開發聽覺能力,增加能夠聽到的音域。法國耳鼻喉科醫師、聲音醫學博士托馬帝斯開發一套聽力訓練法,最初用於改善五音不全或提升語言能力,但後來發現,聽力訓練對人類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耳朵不靈,主要是無法聽到高周音波,也就是較高音域,於是無法正確發音。托馬帝斯建議多聽莫札特音樂,這是他在聽力訓練法中使用最多的音樂,主要是莫札特音樂帶有豐富的「高音域」,其中小提琴發出的音都是數千赫茲的高音域,有時可以達到超高音域。這樣的聲音不僅可訓練聽力,還可活化大腦令人精神振奮,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鍾愛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不是沒有道理的。

大腦百分之九十的能量來自耳朵,研究發現高周音波是大腦能量來源,一般人聽覺專用來聽說話聲及環境的聲音,並未真正訓練聽覺能力。加上不自覺暴露在充滿噪音的環境,忽視聽覺與大腦神經緊密相連的情況下,使耳朵產生精神壓力,進而造成身體壓力。建議大家愛護耳朵,常聽莫札特音樂,不僅可擺脫懼怕麥克風的宿命,還可讓身心活化。

台灣鋼琴協會 http://piano.org.tw/wp/archives/1299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佳音Love聯播網

一位音樂系的學生走進練習室。鋼琴上,擺放著一份全新的樂譜。「超高難度。」他翻動著,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盡。

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後,他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十隻手指頭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練習室外、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 ⋯⋯
指導教授是個極有名的鋼琴大師。授課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

「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學生練了一個星期,第二週上課時正準備中,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功課,教授提也沒提。

學生再次掙扎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第三週,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剋死,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面臨難上兩倍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週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愈來愈不安、沮喪及氣餒。

教授走進練習室。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樂譜,交給學生。 「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眼神望著學生。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訝異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

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仍然,學生出現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學生怔怔地看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份,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程度。」教授,鋼琴大師緩緩的說著。

人,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將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歇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抗壓的諸般能力嗎?
更多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練琴時的習慣,你(妳)符合幾項?

習慣一:彈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動作。
動作以手指韌帶的拉伸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類似於跑步、游泳前的準備運動,能使你更快地進入彈琴狀態。冬天的話可以先抱會兒熱水袋暖暖手。   
⋯⋯
習慣二:堅持每天彈一段哈農。
只要你開始彈哈農了,就堅持每天彈一段。 這樣,即使每天沒太多時間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於退得太厲害。 對初學者來說,每天彈哈農更能保持穩定的進步。   

習慣三:由慢至快。
慢練的好處實在太多,我就不說了。 總之,慢練就是王道。   

習慣四:第一遍彈就重視譜子上的每一個符號。
許多人第一遍彈都會忽略譜上的表情記號,然後在彈熟後改,其實在第一遍彈時就注意表情符號更能加深對曲子的理解。   

習慣五:彈琴時備一支鉛筆。
很多時候譜子上並沒有詳細的指法、強弱指示,這時候,就需要用筆來把我們自己認為合適的指法、強弱等記號標上去。 記住要用鉛筆,不然寫錯很難改哦!   

習慣六:沒彈熟一首曲子前少聽錄音。
錄音只不過是一個參考,沒彈熟就听錄音往往會導致我們去模仿錄音,從而盲目追求速度,並失去自己對曲子的理解。   

習慣七:學會分段練習,單獨揪錯。
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底,第一遍彈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後再練下一段。 一旦發現哪裡有錯誤,要單獨把錯誤的地方挑出來改正。 分段練習也更有利於曲子的整體把握。   

習慣八:盡量保持良好的手型。
不論彈什麼曲子,不論用什麼速度彈,盡量保持良好的手型。 也許有人會說: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沒法保證了。 其實不然,能在高速彈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檢驗基本功是否紮實的標準之一。
PS:在你沒有達到大師級水平前,不要問為什麼錄像裡鋼琴家的手型、觸鍵並不符合要求。   

習慣九:彈與自己水平相近的曲子。
很多人喜歡彈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這樣做其實是有害而無益的。 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難保證自己技術處理上的準確性,甚至會有大量的錯音。 而且以後即使有水平彈奏這曲子了,也很難改回來。  

習慣十:學會背譜。
很多好老師都會要求學生有目的的背譜。 這並不僅僅是在鍛煉你背譜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 這樣既能提升對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爾在人前“秀”一下。  

習慣十一:明確每天練琴的目標,不要同時練很多曲子。
和學習工作一樣,練琴也需要有目標。 比如確定今天要練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來等等。 不要盲目地同時練很多曲子,囫圇吞棗式的練習會使你感到進展緩慢。 相比之下集中突擊一到兩首曲子效果會好很多。   

習慣十二:嚴謹至上,切忌得過且過。
彈琴不嚴謹可以說是業餘彈琴者的通病。 彈琴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難點,這時千萬不能有得過且過的心理,每啃下來一個難點,水平就上個台階。   

習慣十三:經常使用節拍器。
雖然曲子的節奏是活的,但在曲子的框架沒成型之前,多用節拍器。 節拍器控制節奏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 在彈奏練習曲時,可以靠節拍器實現逐漸提速。   

習慣十四:經常返工以前彈過的曲子。
所謂“溫顧而知新”,已經彈過的曲子並不代表已經真正掌握它。 許多樂曲理解、技術處理上的要點第一次彈完曲子時並不一定會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進一步後,靠返工來鞏固、認識。   

習慣十五:避免超負荷的練習。
今天就看到一個“彈琴彈到手疼”的帖子,或許是練習方法上的問題,但超符合練習也會導致手疼。 雖然苦練、多練的確有利於技術的進步,不過也要有個度,彈的過多也會傷手,反而不利於進步。  

習慣十六:堅持唱譜。
在初級階段,唱譜能加快識譜速度,提高視奏能力。 其實,在拿到新譜子時,唱一遍旋律,便可以對曲子有個大致印象,即使練熟了,堅持唱譜也能使演奏者對樂曲的旋律、情感方面的理解帶來幫助。

習慣十七:學會保護雙手。
很多男同胞都喜歡打籃球、攀岩等等戶外體育運動,其實這是很容易傷到手的。 輕則韌帶拉傷,重則骨折,這對我們彈琴者來說是致命傷。許多女孩子都喜歡留長指甲,這也是彈琴的大忌。   

最後總結一些關鍵字做為中心:嚴謹、紮實、堅持、合理、適度、動腦。
更多

 





【練鋼琴的一十七個好習慣】♩.♪

分享練琴時的習慣,你(妳)符合幾項?

習慣一:彈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動作。
動作以手指韌帶的拉伸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類似於跑步、游泳前的準備運動,能使你更快地進入彈琴狀態。冬天的話可以先抱會兒熱水袋暖暖手。   
⋯⋯
習慣二:堅持每天彈一段哈農。
只要你開始彈哈農了,就堅持每天彈一段。 這樣,即使每天沒太多時間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於退得太厲害。 對初學者來說,每天彈哈農更能保持穩定的進步。   

習慣三:由慢至快。
慢練的好處實在太多,我就不說了。 總之,慢練就是王道。   

習慣四:第一遍彈就重視譜子上的每一個符號。
許多人第一遍彈都會忽略譜上的表情記號,然後在彈熟後改,其實在第一遍彈時就注意表情符號更能加深對曲子的理解。   

習慣五:彈琴時備一支鉛筆。
很多時候譜子上並沒有詳細的指法、強弱指示,這時候,就需要用筆來把我們自己認為合適的指法、強弱等記號標上去。 記住要用鉛筆,不然寫錯很難改哦!   

習慣六:沒彈熟一首曲子前少聽錄音。
錄音只不過是一個參考,沒彈熟就听錄音往往會導致我們去模仿錄音,從而盲目追求速度,並失去自己對曲子的理解。   

習慣七:學會分段練習,單獨揪錯。
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底,第一遍彈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後再練下一段。 一旦發現哪裡有錯誤,要單獨把錯誤的地方挑出來改正。 分段練習也更有利於曲子的整體把握。   

習慣八:盡量保持良好的手型。
不論彈什麼曲子,不論用什麼速度彈,盡量保持良好的手型。 也許有人會說: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沒法保證了。 其實不然,能在高速彈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檢驗基本功是否紮實的標準之一。
PS:在你沒有達到大師級水平前,不要問為什麼錄像裡鋼琴家的手型、觸鍵並不符合要求。   

習慣九:彈與自己水平相近的曲子。
很多人喜歡彈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這樣做其實是有害而無益的。 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難保證自己技術處理上的準確性,甚至會有大量的錯音。 而且以後即使有水平彈奏這曲子了,也很難改回來。  

習慣十:學會背譜。
很多好老師都會要求學生有目的的背譜。 這並不僅僅是在鍛煉你背譜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 這樣既能提升對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爾在人前“秀”一下。  

習慣十一:明確每天練琴的目標,不要同時練很多曲子。
和學習工作一樣,練琴也需要有目標。 比如確定今天要練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來等等。 不要盲目地同時練很多曲子,囫圇吞棗式的練習會使你感到進展緩慢。 相比之下集中突擊一到兩首曲子效果會好很多。   

習慣十二:嚴謹至上,切忌得過且過。
彈琴不嚴謹可以說是業餘彈琴者的通病。 彈琴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難點,這時千萬不能有得過且過的心理,每啃下來一個難點,水平就上個台階。   

習慣十三:經常使用節拍器。
雖然曲子的節奏是活的,但在曲子的框架沒成型之前,多用節拍器。 節拍器控制節奏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 在彈奏練習曲時,可以靠節拍器實現逐漸提速。   

習慣十四:經常返工以前彈過的曲子。
所謂“溫顧而知新”,已經彈過的曲子並不代表已經真正掌握它。 許多樂曲理解、技術處理上的要點第一次彈完曲子時並不一定會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進一步後,靠返工來鞏固、認識。   

習慣十五:避免超負荷的練習。
今天就看到一個“彈琴彈到手疼”的帖子,或許是練習方法上的問題,但超符合練習也會導致手疼。 雖然苦練、多練的確有利於技術的進步,不過也要有個度,彈的過多也會傷手,反而不利於進步。  

習慣十六:堅持唱譜。
在初級階段,唱譜能加快識譜速度,提高視奏能力。 其實,在拿到新譜子時,唱一遍旋律,便可以對曲子有個大致印象,即使練熟了,堅持唱譜也能使演奏者對樂曲的旋律、情感方面的理解帶來幫助。

習慣十七:學會保護雙手。
很多男同胞都喜歡打籃球、攀岩等等戶外體育運動,其實這是很容易傷到手的。 輕則韌帶拉傷,重則骨折,這對我們彈琴者來說是致命傷。許多女孩子都喜歡留長指甲,這也是彈琴的大忌。   

最後總結一些關鍵字做為中心:嚴謹、紮實、堅持、合理、適度、動腦。
更多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源:搖籃網 作者:佚名

不少家長談到學樂器時,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學會一件東西怎麼會不需要逼呢”,甚至有家長說“每天練琴,孩子都會哭,但是哭完了還得練,哭也不許離開琴凳”。

⋯⋯ 孩子不愛學,家長和老師應及時“檢討”

孩子出現厭煩情緒是正常的,但需要被及時轉化掉。僅就處於音樂入門階段的孩童來說,他們和音樂的互動過程應該是快樂的,享受的。也許會有人以郎朗作為“逼”成功的例子,但這絕不是普遍規律。

專家認為,如果孩子出現哭鬧現象,一定是什麼環節出錯了,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檢討”:也許是家長上課前的幾句“必須”、“應該”把孩子給嚇住了,讓他產生了抵觸感;也許是老師在讓他做他現在很難做到的事情,他覺得太難;也許是他心裏惦記著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已經開始播了……如果孩子實在鬧,不如就讓他停下來。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在規定時間內練好一首曲要重要得多。他有興趣的話,慢慢會自覺對自己彈出來的聲音有要求。“至於一些極端家長在傳播的自己孩子成功拿到什麼獎靠一年打了多少個耳光,所有的家長聽都不應該聽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

此外,幼兒的厭煩情緒,也可能跟家長乃至教師的“功利化”有關。因為一些家長一上來往往就拿孩子“會彈點什麼曲子”、“能彈新曲子了嗎”等來衡量孩子的學習成果和老師的教學效果。

周海宏更是直言不諱地說,我常常接到家長的諮詢,發現他們對待孩子學琴方面,專業和技能要求太高,最糾結的就是“孩子最好幾歲學”、“哪的培訓班最好”、“什麼樣的老師最好”、“怎麼練效果最好”、“什麼時候才能彈到這個階段的最好程度”……這一堆和“最好”相關的問題,反映了家長過於功利的心態,其後果往往是讓孩子學了一門“技術”,而“恨”了一門藝術。

學樂器就像是學說話

讓入門階段的孩童一上來就讀譜、彈曲的教學方法,往往是違背孩子學樂器規律的。學一種樂器應該就像學語言一樣,也要遵循聽——唱——彈——讀的規律。先引導他充分感受到他聽的聲音,自己唱出來,然後過渡到讓他學習把自己聽到的在鋼琴上彈出來,再引導他把這一段曲子對應到琴譜上。這種興趣驅動的、自然而然的學習過程,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在入門階段,不妨就讓孩子多彈彈他會的曲子,這樣他會越彈越有信心、越懂得享受。等到八九歲左右,那時他們生理和心理條件發展到足夠成熟的地步,那時再讓他鑽研技術,你會驚訝:他們學得如此之快。

還有一些家長糾結在孩子手指短,是否就失去了學樂器的機會。王瑞表示,只有在非常專業的演出上,在難度極高的曲子上,手指的張度不夠才會體現出一些區別。家長對這一問題的考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長的理念。學藝術,最忌諱急功近利。讓孩子學習一種樂器,不能都指望著他成名成家,培養他的審美能力乃至內在氣質、讓他成為一個終身享受音樂的人是更為重要的事情。如果手指長,無疑具有一定優勢。但手指短,也毫不妨礙孩子在琴鍵上彈奏出美好的音符,不妨礙他演奏出動人的經典樂章。在入門階段,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把孩子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引上軌道。
更多



臺南東區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